close

 (記者趙宏進/台中報導)眾所矚目、國內第一個智慧型生態公園中央公園,以打造「都市綠色的肺」為召號,運用高科技控溫、濕度,塑造一年四季均宛如十一月舒爽適宜的公園環境,但對此前衛創新設計,外界擔心執行問題,首獎得主法國建築師Catherine Mosbach今日強調,這是「設計一個未來」,實驗性雖高,但她深具信心,一定能興建成功。


    臺中中央公園國際競圖日前出爐,今日市政府舉辦首獎作品計概念分享及研討會,臺中市副秘書長陳良義、建設局長沐桂新、首獎得主Catherine Mosbach、建築師劉培森、逢甲大學副校長楊龍士、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東海大學景觀系教授候錦雄,以及上百位產官學者代表出席。
 
    Mosbach在說明其設計理念時表示,這是公園以科學技術原理形塑最適宜的戶外空間,她們將設計一系列的裝置,將臺中現有的炎熱感、濕度與汙染降低,希望一年四季能創造出如同十一月涼爽適宜前來活動、休憩的舒適空間。
 
    她解釋,她們將會設計出多個氣候偵測器,隨時偵測環境各項溫、濕等數據,除了人工機器,還特別篩選天然草木,透過茂密的枝葉、週邊噴水器、噴?器,吸收並降低日照溫度消暑解熱。此外,也將使用電子裝置,如除濕機與超音波除蚊裝置,園內各區的溫溼度變化,將隨著園區內設計不同,裝置密度也會有所不同。
 
    目前規畫公園微型氣候設計,在最涼爽區設立休憩場所,市民可在此享受珍奶、無線上網;汙染與噪音量最低區域,設立兒童遊戲區、戶外演奏區,並隔絕蚊蟲;溫度較高地區,設立臺中城市文化館、臺中塔、臺中電影城,以打造都市綠色之肺為召號,讓市民踏入公園就有如置身在「另一個季節、另一緯度旅行」的感受。
 
    劉培森建築師表示,當時他們在進行中央公園設計時,思索廿一世紀的現代公園,那一種類型才最貝代表性,他們覺得公園不應再走向傳統強調視覺構圖,如小橋流水等美麗景緻,而選擇了最適合人與環境共存的原始自然公園。
 
    楊副校長指出,中央公園將是全台第一個砥碳與生態環保共生的生態公園,很令人期待;但中央公園內各個建築物,如即將動工的臺灣塔、文化館卻是各自獨立興建,未來在整體景觀規畫上,如何串連、銜接,讓整個景觀意象更具協調性,是需考量注意的地方。
 
    候老師表示,中央公園設計規畫是劃時代的創舉,具有時代意義,在興建過程中,應該將此列入教育方案,讓市民更清楚人與自然環境如何相處,以及如何善待我們的環境等,這都是很重要的議題,需市民一同參與為臺中新公園催生。
 
    這次競圖評審王明蘅老師則指出,當時評審們會選擇此案為首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個十分具前瞻性、代表性的設計案,之前根本沒人做過,也不知會不會做得成功,是相當具「危險性」的設計,但人類文化的進步總是都會有第一步,我們都需一起努力實踐完成它,同時也讓我們開始學習成為一個領導者,而不是追隨者。
 
    Mosbach說,她聽到大家說這項設計有點危險,「覺得很好玩」,可能是公園利用不少科枝裝置的原因,然而她的設計是「為了明天而設計」,有挑戰性是很自然的,之前她的諸多案子,即使再困難都能順利完成,這次依舊深具信心,絕對會全力以赴如期完成。
 
    陳副秘書長表示,這次中央公園的設計擺脫傳統公園設計思維,是一個實驗性很高的設計案,中央公園積約有六十八公頃,市府也預計投入廿七億元興建,他對未來這個國內都會區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鑽石公園充滿期待。 (11/16*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