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合併後大臺中直轄市教育工作的一些想法                       張壯熙


 


 


       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後,除了現有228所公立國小、78所公立國中是直轄市政府教育局所必然承擔之責任外,教育部已明確表示將依法把大臺中地區16所國立高中職、3處國立特教學校,全部移撥直轄市政府管轄,意即均將改制為市立高中職和特殊教育學校。加上區內現有21所私立高中職,及即將實施的幼托整合幼兒園交由教育主管機關督管,不難想像改制直轄市同時,地方教育行政業務也發生重大改變,連吳清基部長擔任臺北直轄市教育局長時,也未曾經歷過這樣寬廣地域而且數量眾多、年齡層次差異甚遠的教育行政內容。合併改制後的大臺南、大高雄直轄市,以及面積等同一個臺中縣大的新北市,都將面臨相同的情況‧


 


       在此客觀情況下,直轄市教育局長人選就非常需要用心挑選。他必須是有清楚而正確理念、廣泛而實際經驗、正直誠信而授權信賴校長們的教育者和行政人,更重要是必須有過人的體力與親切熱誠的教育態度。直轄市長除了認真尋覓這種人選以外,更必須充分尊重其專業與決策判斷,兩人之間也必須有充足的默契和信賴關係。


 


       至於合併改制後的大臺中教育工作,從硬體面探討,應該先將高中職、國中、國小三個不同需求的層面,和技職、特教、一般三個不同領域,分別匡列適足的預算,使彼此間不因主事者或利益者的更迭而發生經費排擠;然後在匡列的預算範圍內,除依公式計算分配給各校常年維護費用外,其餘硬體設備更新經費運用原則採四年(也就是首長任期)為週期,依實勘後建立的一二三四順序循環於各校施做。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每一所學校都能至少四年被大維修一次,讓三百多所各級學校都能在硬體設備均等先進的情形下服務下一代。此外還必須堅持「綠建築」原則,也就是所有新設施設備或建築均需符合節能減碳、環保永續、使用可回收再利用建材等原則。只有從學校做起、讓學生耳濡目染,社會才可能真正落實綠色永續的節能減碳生活,我們也才能跟上先進國家的趨勢和價值。


 


       教育的軟體工作方面,臺中直轄市的教育目標應訂在培養具全球視野與在地關懷的全方位能力優質下一代人力資源。除掉教育部訂頒的教材大綱以外,我們鼓勵青少年兒童所有拓展視野、健全生活能力的活動,尤其是能夠與國際社會接軌、激發愛鄉土愛人民情操的內容。因此在市府教育局的評估和引介下,市區都會區的學校都必須與鄉郊區的學校結為姊妹校,例如市區裡的忠孝國小與梨山的平等國小、市區裡的光復國小與大安海邊的永安國小等等,制度化而永續地共享城鄉不同的教學資源與家長社會資源,透過姊妹校互動交流和分享資源的過程,讓老師與孩子都能充分汲取都會與鄉郊的養分,而成為完整內涵、周延思惟、關懷鄉土、放眼全球的優質人才。


 


 


(摘自張壯熙副縣長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chome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c988 的頭像
    chc988

    趙宏進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