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米樂」80歲做田人「崑濱伯」,在亞洲大學課堂上說,種田好親像在讀冊,再苦再累,都不能放棄,才有好成績。                亞洲大學新聞稿981007


 


「種田親像在大學讀冊,稻農對土地有感情,時機擱再歹,也不能休耕!同學們只要認真讀冊,就會考上博士,如果攏讀嘸冊,那一定是嘸用心!」80歲的做田人,拍「無米樂」紀錄片的崑濱伯今天到亞洲大學當「教授」,希望政府培養更多對土地有感情,能曬太陽、能吃苦的務農年輕人回鄉,推動農村更新再造,才有希望。


 


您看過紀錄片「無米樂」嗎?這部影片紀錄了台南縣後壁鄉農民的生活、對工作的堅持及恬然自得的生活。片中主角之一「崑濱伯」黃崑濱今天在亞洲大學演講說,土地是養育我們,土地更是咱的寶貝,要顧乎好,稻子在土地裡成長,稻米是用來救命的,「時機擱再歹,咱嘛不輕言休耕。」


無米樂主角「崑濱伯」黃崑濱,現今80歲,有50多年的種稻經驗,雖然年歲已高,仍不斷發揮創新的精神,用心種植稻米,還在民國95年台灣冠軍米比賽中,過去長期為東部花蓮一帶得魁的激烈挑戰中,崑濱伯脫穎而出,獲得台灣冠軍米王,為台灣西部米農,尤為後壁好米闖出名號。雖然50歲那年因眼疾造成一眼失明,但他卻樂天的認為,一生的災厄也將過去,等待好運到來,開始順遂的後半生。


亞洲大學社工系今天上午邀請「崑濱伯」黃崑濱以「農業生涯甘與苦」為題現身說法;黃崑濱說,拍「無米樂」電影只是想藉由拍片幫稻農說幾句話,讓大家知道種稻的人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無米怎麼會快樂?有米才最樂,但這一產季割收不到稻米,即使只割到稻草,千萬不要氣餒、不能偷懶,只有心情放輕鬆、免煩惱太多,也就是無米樂,寄望下一季豐收,「一季望過一季」;由於對土地有感情,再累、再苦,他從沒想過要放棄種田或休耕,「稻子是農民的性命,怎麼可以丟!」


 


黃崑濱在後壁鄉擁有 兩甲 地的稻田,他種的「台農七十一號」又稱為「益全香米」。黃崑濱說,他能種出冠軍米並沒有什麼訣竅,只有用心與耐心的照顧;他下田種稻,主要是對土地有感情,有時候種稻,還是靠天公伯仔來幫忙種,如果碰上雨水不足、病蟲害增加,照顧的人力就吃緊,辛苦是可想而知;即使收成,還賺不到錢。「親像同學們上大學讀冊,只要認真讀就會考上博士、就有成績出來,如果攏讀嘸冊,那一定是嘸用心!」崑濱伯用台語比喻種稻與讀書異曲同工之妙。


 


黃崑濱對農委會推動農村更新、社區再造等計畫也提出個人的看法,他說,要讓農村更新再造,只有培養更多的年輕人肯務農耕作,才有辦法,但年輕人老是吃不了苦,有的曬了幾天太陽撐不下去就走人;還有種稻、種菜也要有市場,沒有市場,農作物賣不出去,總不能叫務農的人喝西北風了。


 


崑濱伯強調,鄉下空氣好,有好的條件可以顧好身體,他只求順順利利、平安過日子,也不會想像有人做了大官、追求虛華的日子,最後淪落到坐牢吃官司;政府如果要在農村推動社區改造,除了改善當地排水溝、交通外、最好能興建老人養護中心,讓年事已高的「做田人」能夠老有養,至少有人來照顧三餐。


 


亞洲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侯念祖說,崑濱伯他敬天、向天奮鬥,保持永不氣餒的精神,更以謙卑、踏實態度面對生命,所談的做事、做人的道理都很簡單,卻是台灣老農一生為農業奮鬥找出路的最佳精神寫照,值得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