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新聞稿,敬請刊登。謝謝!2009/01/20


參與~七分窯陶藝展


展覽時間:9819日 ~21


展覽地點: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三樓文物陳列室


紅色,一直都是過年時最具代表的顏色。春節期間,大家都喜歡將自已裝扮成喜氣洋洋的感覺,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特別在春節期間假三樓文物陳列室展出「七分窯陶藝展」,有多件討喜的絧紅陶藝作品,三樓編織館內亦有許多“囍”字梭織品,歡迎民眾在過年期間到文化中心沾喜氣、迎春福。


「七分窯陶藝展」位於新社,本次參與展出者有張笠夫、李春美、張世朋、張建文、許富晶、洪思維等人作品約150件,以銅紅為主,搭配精巧討喜的生活陶作品,內容豐富。七分窯園區包括香草園區、植物教學園區,以及陶藝書畫,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銅紅有許多美麗,而又帶著神秘的名字:鈞紅、祭紅、郎窯紅(郎紅)、桃花紅等,交織著陶藝家對銅紅的愛恨情仇。銅紅的起源已不可考,但無庸置疑它是公認困難度最高的釉,更被人冠上釉中之皇的封號,相傳在古代凡燒出此種釉色時,必震驚朝野,有些官員為此大作文章認為此乃窯變,必定是上天傳達之徵兆,因為釉色呈現血紅色,需以血祭祀天與窯才能平息窯變的現象,皇帝信以為真便將童男童女獻給天與窯,此現象一直到後來的朝代才比較減少,但也為銅紅添加了許多的神秘性。


銅紅又叫釉裡紅以高溫缺氧的方式燒窯而成,中國崇統對富貴且吉祥的紅色情有獨鍾,加上銅紅的呈色敦厚、穩重、壯麗又不失樸實、沈穩又不失熱情,銅紅瓷器一直是富貴人家的最愛。"是一種極為敏感的元素,燒製極為不易,除了必須掌控好窯燒溫度,還必須兼顧窯裡的還原狀況,銅紅的產量一直相當稀少,甚至學者認為明朝之前的銅紅是碰巧燒製出來的,根據史料以及傳說,明朝宣德之後因為銅紅的成功率太低,加上銅元素用盡,宣德皇帝在百般無奈之下停止了銅紅的燒製,《事物紺珠》記載:嘉靖窯回青盛作,鮮紅土斷絕,燒法亦不如以前,惟可燒礬紅色。礬紅色是鐵紅色的一種,高溫銅紅一直到康熙皇帝才回復燒製。


新社七分窯地址在台中縣新社鄉崑山村崑南街1號,聯絡電話:(04)25820717‧25820718,參觀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週一休館。


提供單位: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聯絡人: 蕭淑 君04-25260136*1050912-3271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