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服務發光發熱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研究生拉互依.倚岕 榮獲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研究生拉互依.倚岕等17位獲得「2008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得獎人,並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由行政院青輔會主辦,代表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最高榮譽的「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邁入第3年,今年新增公民媒體類獎項,也號召更多青年加入公共參與的事務,共有362件報名參賽,最後產生17位得獎人。


        為讓社會大眾瞭解每位得獎者愛台灣的故事,5月12日於靜宜大學舉行「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得獎人經驗分享會」,會中邀請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研究生拉互依.倚岕、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彰化縣二水國中老師胡淑華等6位得獎人經驗分享,希望藉由他們的故事及行動力讓青年種子在全國不同角落發芽生根。


        給青年更多鼓勵和機會,透過服務發光發熱!靜宜大學校長俞明德表示,「志工靜宜」為靜宜大學的核心校園文化,更是全國第一所在大一新生全面實施「服務─學習」課程的大學,讓學生體會做中學的教學理念。俞明德校長也鼓勵所有年輕人利用所學,從關懷社區到走向世界各地,透過持續付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讓生命發光發熱!


        「如果部落缺乏年輕人的參與,就會造成斷層!」來自司馬庫斯的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研究生拉互依.倚岕,獲得學生組社區行動參與獎,長期投入部落地區服務的他,在部落中貢獻所學,並記錄泰雅文化,他希望藉由年輕人的參與,成為部落發展的助力。


        剛完成生態研究所碩士學位的拉互依.倚岕,畢業後要回歸部落,以實際行動貢獻心力,並以改善部落的「教育」為首要目標。拉互依.倚岕指出,集體生活、利益共享的社會模型是原住民文化主體的根,原住民青年的投入對於部落承襲及發展是一大助力,讓耆老、青年、兒童,完整的社會人口結構能一脈相承的永續下去,才能讓所謂主流體驗、經驗到原住民文化的深度,提升國人重視族人文化的價值。


        拉互依.倚岕認為,學習螞蟻、蜜蜂共同合作的生活模型,是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根基,卻被主流社會吞食殆盡,淹沒在外來文化的洪流裡,因此,部落在外人眼中永遠只有跳舞與唱歌,陪襯著所謂的主流,令人感嘆。在「櫸木事件,無罪抗告到底」的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之一的拉互依.倚岕表示,「什麼是部落?」這個存在已久的意識問題,都會透過任何種形式被一再討論,主要因素在於部落社會結構發生斷層,缺少可承襲民族文化的銜接橋樑。拉互依以自身回歸部落的經驗表示,那怕只是一些小事,不管是美化環境或是設立讀書會,原住民青年的投入對於部落發展都是一種助力。


 


新聞聯絡人:公關組楊富玲  Tel:04-2664-5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