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宏進/台中報導
 七旬老嫗裝子宮避孕器四十年未取出,位移後刺破子宮與膀胱,引發少見由後天因素導致的「完全型尿失禁」,經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劉昕和醫師手術,終於還他乾爽生活。
 邱阿嬤尿失禁十餘年,泌尿道反覆感染,一小便就疼痛不已,囿於個性保守,堅持不讓男醫師看診,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女醫師劉昕和檢查發現,竟是陳年避孕器移位,刺穿子宮與膀胱並卡在中間,形成?管,造成尿液溢流到陰道。
 「尿失禁」是很多年長婦女共同的毛病,透過檢查了解問題所在,通常使用藥物、簡單的手術就可以有效改善。邱姓阿嬤卻因為諱疾忌醫,尿失禁十餘年,漏尿狀況變本加厲,從衛生棉用到尿布,既不敢出遠門,也不敢多喝水,引發泌尿道反覆感染和尿布疹後遺症,小便疼痛、血尿被當成單純的膀胱炎治療,尿失禁始終未獲有效解決。
 要不是到臺中慈濟醫院治療靜脈曲張,醫師主動替他會診泌尿科,邱阿嬤恐怕終生都脫離不了包尿布的日子。女醫師讓阿嬤放心看診,經過膀胱攝影與膀胱鏡檢查,並會診婦產科排除子宮頸病變,劉昕和醫師終於替老人家找出漏尿元凶。
 劉昕和醫師說,一般婦女尿失禁大多是應力性尿失禁、尿急性尿失禁,像邱阿嬤這種「完全型尿失禁」,病因大多以泌尿系統結構異常為主,像他這類後天因素導致尿失禁的情形十分少見。追根究柢是因為邱阿嬤四十年前裝的避孕器,從子宮慢慢位移,刺破子宮、膀胱,卡在兩者之間,久而久之在子宮與膀胱間形成互通的?管,當尿液累積一定的量時,尿液經?管流往陰道,經年累月來,?管愈大,漏尿愈嚴重。
 透過手術,劉昕和醫師取出阿嬤腹內的避孕器,加上膀胱陰道?管修補術,恢復膀胱正常儲尿功能,終於還阿嬤清爽無憂的生活。他指出,泌尿道反覆感染的原因很多,如果用藥的成效不彰,應該接受進一步檢查,而裝置人工避孕器的婦女則應定期追蹤、更換,維持最佳使用狀態。
 臺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智賢表示,子宮避孕器不取出來仍多少會有感染的風險,醫師安裝新型的避孕器時,都會提醒使用更換的年限,一般更換比率至少有九成以上,樂普避孕器目前已幾乎看不到,如果是已到更年期的婦女,臨床上會檢查避孕器的位置,如果位置正確,病患年紀大、健康狀況不佳,擔心手術有麻醉風險,也有可能再觀察即可,否則仍以取出為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