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0年汛期防災準備說明會 行政院副院長陳沖:事先做好防災準備工作


行政院副院長陳沖今(3)天在臺中市政府主持「民國100年汛期防災準備東區說明會」時表示,水利署及水保局重兵都放在中部地區,對中部地區都非常重視,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風災不是問題,水造成損害大於風災,事先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有效減輕災情。


    行政院為使第一線防救災工作人員充分了解近幾年全球大環境的變異,提高警覺,做好萬全準備,以有效減輕災情,特別指示經濟部分北、中、南、東等4區召開汛期防災準備說明會,今天移師臺中市政府集會堂舉行最後一場中區說明會,臺中市副市長徐中雄以地主身分出席說明會,以做為臺中市在執行汛期防災工作的參考。


 


    陳副院長表示,因反聖嬰現象,太平洋西岸水溫、海平面及濕度都比較高,對颱風的形成非常有利,一旦形成,預警的時間比較短;臺灣這幾年來,下雨的天數越來越少,下雨的量越來越多,山地形過度開發、濫墾等造成土石流災害越來嚴重,全臺共有1552條土石流,南投就有218條,召開說明會是希望提升大家的注意,而水利署及水保局重兵都放在中部地區,對中部地區都非常重視。


 


    陳副院長強調,不能輕忽任何潛在的風險,全臺用水都有豐水期季及水估水季問題,水資源的調度很重要,因此在組織改造時,資源的調度會集中在一個部會處理。


今天的說明會由交通部氣象局、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及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分別就「全球反聖嬰現象對臺灣之影響」、「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執行情形及防汛準備」、「水土保持防汛工作準備」及「民國100年防災演習之期程、作法及重點」進行簡報說明。


 


    經濟部水利署指出,該署已完成「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1階段的疏濬清淤、綜合治水規劃等工程,其中有12項具指標性示範工程獲得民眾肯定,在既有成果上目前正持續推動第2階段治理工程,另在中央管河川及該計畫河川排水疏濬方面也有顯著的績效,莫拉克颱風災後第1期計畫即完成10,851萬立方公尺,達成率167%,已於歷次颱風、豪雨發揮成效;目前進入第2期計畫,進度亦持續超前,預計再完成5200萬立方公尺。惟莫拉克風災於各河川上游尚堆積大量土砂,各單位仍需通力合作以無上限目標持續疏濬,以降低災害。


 


    陳副院長指示防災工作在「地方負責,中央支援」之原則下,各級政府務必確實做好防汛、疏濬、疏散避難、安置收容等防災演練工作,同時強調本年度澳洲大淹水時,澳洲政府大規模撤離民眾,有效減少人命傷亡之經驗,顯示提前撤離規劃非常重要,應讓民眾在災前行動而不是災中撤離。因此撤離前資訊的傳遞、宣導、溝通等工作落實極為重要,應做到讓災區或敏感地區民眾知道該往何處撤離、該向誰報到、該攜帶何項物品,整個過程皆應妥善完整籌劃。尤其是在縣市合併之臺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直轄市,演習內容更應考量跨域之協調與整合,加強演練,以期將傷亡損失降至最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