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罕見女性文字-女書 張笠夫研究樂此不疲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日電)新社鄉七分窯主
人張笠夫,十幾年前在舊書攤發現一本中國「女書」,
由於「女書」是世界上罕見的女性文字,已鮮有人知,
引發他高度興趣,長期投入研究,樂此不疲。
七分窯,是新社鄉崑山村中一處推廣水墨畫、陶瓷
刻畫藝術的地方,窯主人張笠夫也是台灣省陶瓷刻畫學
會創會會長,他曾經營廣告設計公司、畫廊,於十幾年
前返鄉歸隱山林,創作教學。
九二一大地震,七分窯損失慘重,但是張笠夫、李
春美夫婦並未被擊倒,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將七分
窯重建完成,除了原有的設施外,還建構了香草園區、
植物教學園區。
他於2003年成立女書研究工作室,並開始授課女書
,成員有十來位,專研女書的書寫技法與各種創作,雖
然經歷了很多挫折,但也有許多的成就。
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後,五十四歲的張笠夫,用女書
字體寫出一、二百多幅書法作品展出,讓民眾見識「女
書」之美。
女書的形體外貌,較似古文字,與現代楷書差異較
大,文字總數約有二千多個,只有點、豎、斜、弧四种
筆劃,且不超過二十劃。
它是一種由右向左略有傾斜的修長字體,呈現菱形
框架,修長輕盈,舒展秀麗,不拘一格,佈局也不像漢
字般嚴謹、規範,其中隱含著一種對稱,如右上與左下
均衡,雖傾斜卻不失重心,自成一種美感。
這樣的女書字型,傳說是依據從前女子專門從事的
女紅,如刺繡、紡織等造型而來。
女書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傳說宋朝年間,有一胡姓
女子被選入宮中當皇妃,卻遭皇帝冷落。她哥哥身為國
舅,見到自己的妹妹被皇帝冷落心理很難受,於是創造
此種文字並教會她妹妹使用,後來他妹妹用這種文字向
家人訴苦,教朋友學會這種字。
女書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瑤族發現,有人主張是部
落的女性文字,也有人說是自古以來便在婦女間流傳的
一種傳女不傳男的書寫符號。
江永縣的婦女,很早就把女性文字應用於日常的生
活和實踐中,這種文字被稱之為「女書」或「女字」。
張笠夫說,女書以發音為主,筆畫不多,單純、不
複雜,很直接、也不深奧、很容易了解,基本架構與書
法不一樣,也不一定要有書法的技巧。
女書整篇文章是從上至下,從右至左。文章的格式
,絕大多數是七字或五字一句,順口不要求押韻,也沒
有標點符號。
張笠夫表示,女書是中國母系社會的文字,後來男
性社會崛起,女書成了父權思想的犧牲品,迫使女書走
向地下、逐漸滅絕,母系社會消亡後,女書從此不容於
男人主宰的世界。
「女書」是罕見的婦女文字,千百年來,湖南江永
一帶的婦女用這種「密碼」讀唱娛樂、記事、記史、訴
說身世、互寫信件、祭祀祈禱。
近年來,又在大陸安徽等地方已出土的古文物有女
書遺跡,張笠夫說,研究女書學者愈來愈多,但有關女
書源起及消失,卻眾說紛紜。
張笠夫更著手整理女書字典,以便工作室成員研究
查詢之用;他說,整理過程中的作業,相當艱辛,但此
一新鮮的工作,別有一番趣味,目前暫時沒有出版發行
的打算。
「女書,我把它記載下來、整理,也寫了二百多幅
的作品,大小字都有,隨時都可以辦展覽會,這是中國
的文字文化,我會盡力予以保留傳承。」他信心滿滿的
如此表態。
張笠夫隱身在大自然山林之中的「七分窯」,以旺
盛的生命力,獨力承續發揚女書藝術,「我不指望靠此
有飯吃,只為讓人見識中國還有另一種美的文字」。
970900
lg5g3001.913.pho
世界罕見女性文字-女書 張笠夫研究樂此不疲
新社鄉七分窯主人張笠夫,十幾年前在舊書攤發現一本
中國「女書」,由於「女書」是世界上罕見的女性文字
,已鮮有人知,引發他高度興趣,長期投入研究,樂此
不疲。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攝九十七年九月十三日
lg5g3002.913.pho
女書雖傾斜卻不失重心自成一種美感
女書的形體外貌,是一種由右向左略有傾斜的修長字體
,呈現菱形框架,修長輕盈,舒展秀麗,隱含著一種對
稱,如右上與左下均衡,雖傾斜卻不失重心,自成一種
美感。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攝九十七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