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
~遠離「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童綜合醫院新聞參考資料】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導致數百人流離失所,加上傳媒不斷的放送災情報導,慘遭土石流吞噬景象及滿目瘡痍的畫面,讓人感到無比的傷痛。時間已過了一個禮拜,民眾該如何平復心情,走出傷痛,避免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黃尚堅表示,民眾不要壓抑悲傷情緒,最好可以找人傾洩,若是傷痛的心情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最好尋找專業醫師的協助。
此次災情慘重,民眾心靈所受創傷需要持續的協助,該院黃尚堅醫師強調,10年前的「921地震」曾投入救災行列,更加體會到災民及救難者在災害發生時,目擊及面對死亡或嚴重身體傷害後,受傷的不止身體,還包括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創傷,此時可能出現「急性壓力症候群」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以,這類民眾需要適時的給予心理層次的慰藉,安撫他們的情緒。
黃尚堅醫師說,「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包括感覺麻痺、渾渾噩噩、缺少情緒反應能力,強烈害怕、無助、悲觀,反覆出現災害經驗、影像、夢境、錯覺,逃避會勾起回憶的談話或活動,焦慮、易怒或失眠等。一般而言,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若未適時尋求治療,心靈所承受的傷痛引起的後遺症不容小覷,長期可能造成慢性憂鬱症、焦慮症、酒精或藥物濫用等,甚至增加自殺的可能性。
近日的新聞報導災民因喪失至親,或逃出時來不及救家人,自責加上悲憤的情緒集於一身,引發用酒瓶自砸額頭導致頭破血流,這樣的情景讓人看了很不忍。如何利用大眾的力量來幫助他們,黃尚堅醫師指出,可藉由有經驗的精神、心理、社會工作人員,以「團體治療」的方法,讓參與者分享經歷災難的心情,藉由彼此的傾吐、支持、鼓勵、溫暖,達成精神上的復原與進展。
非專業人士也可藉由以下一些方法、原則,協助心靈需要扶持的災民及救難者:1.多聽少說,支持鼓勵,不判斷是非;2.真誠關懷,給予陪伴;3.適當表達自己哀傷情緒;4.紓緩對方自責及罪惡感(倖存者及救災者);5.不與對方爭辯或企圖改變對方想法;6.不自以為是或企圖解決對方痛苦及困難;7.不說「不要哭了」、「不要難過」、「你還有……」去阻斷情緒宣洩;8.不提供非本身專業之建議。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災情歷歷在目,哭泣及悲傷的臉龐不斷的浮現在災民的腦海裡,這樣更容易觸發低落的心情;所以,黃尚堅醫師表示,災民除了可用上述的方式來走出悲傷的陰霾外,還要轉移注意力,不要一直專注在電視畫面上。若是情緒還是無法轉移,甚至引起嚴重憂鬱、強烈自殺意念的情況,應尋求心身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