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稿


 


水雉復育十年有成


高鐵邀您發現水雉之美


 


 


發稿日期:2008年10月17日


 


台南縣官田鄉水雉復育工作已逾十年,水雉數量也從早期的十位數,逐漸倍數成長,截至2007年,台南地區的水雉數量已近300隻。國際知名的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Dr. Jane Goodnal)將於今年11月底再次造訪園區,見證這片開發與保育共存共榮的水雉棲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也特別選在明(18)日官田菱角節的首日,舉辦水雉復育十週年回顧展,邀請您一起分享復育的點滴與歷程。


水雉又稱「菱角鳥」、「凌波仙子」,生存環境屢因經濟發展而遭破壞,甚至曾有瀕臨絕種危機,1989年被農委會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鳥類。1998年,台灣高鐵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並承諾將租用土地,作為水雉復育之用;2000年,交通部高鐵局、台南縣政府及台灣高鐵公司共同成立「水雉復育區」,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負責棲地營造;2006年,考量園區水雉族群穩定,正式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這個國內首次因工程開發,而由政府、開發單位及民間社團共同攜手打造的水雉復育棲地,成立後亦引起國際環保單位及保育人士關注。台灣對水雉的保育作為及成果,並獲國際鳥盟發表專題報導,成為少見開發與保育共存之成功經驗與案例。


2000年11月,世界知名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親訪水雉人工棲地參觀水雉復育情形,高度肯定台灣高鐵公司主動參與生態保育工作,並多次於國際演講中展示水雉的羽毛,將台灣成功復育水雉的案例傳播到世界各地。今年11月底,珍古德博士將會舊地重遊,見證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成果。


從1998年高鐵尚未動工開始,台灣高鐵公司就進行沿線野生動物的長期監測,並租地協助水雉人工棲地的營造維護,同時嚴格執行水雉繁殖期不在鄰近區域進行下部結構施工等規定;2007年雖已通車營運,仍然持續進行監測計畫及參與水雉復育工作,截至2008年,在水雉復育相關工作上,台灣高鐵公司已投入近4千萬元。


歷經十年的復育,人工棲地不但提高水雉的繁殖數量,更扮演水雉保育之教育基地,加上台南縣政府積極獎勵菱農繼續種植菱角田,提供水雉生存空間,目前台南縣水雉總數量已近300隻,包括台北、嘉義及高雄附近均曾見到水雉的身影,在在顯見水雉保育的成效。


為強化「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教育功能,台灣高鐵公司更重新製作園區內的解說設備,與大家一起回顧十年復育的點滴歷程,並邀您再次發現水雉之美。台灣高鐵公司並將持續參與生態保育之理念,扮演長期而穩定的保育支持者,希望讓更多人一起關心水雉生態及環境保育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