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皮氣切 傷口小 時間短 恢復快


【童綜合醫院新聞參考資料】
   一名53歲的林媽媽因發燒、咳嗽由家人送至童綜合醫院就醫,檢查發現為肺炎,病情惡化很快導致呼吸衰竭,插管並住進加護病房,由於患者病情導致需要做氣切手術,經過家屬與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巧峰溝通後,決定幫患者進行「經皮氣切」而不是使用傳統的「氣切」,它的優點是只要局部麻醉、傷口小、手術時間短與恢復快等,對於加護病房中不適合移動者是不錯的選擇。
    林巧峰醫師表示,所謂「經皮氣切」是利用氣管鏡配上一整組的氣切設備,在氣管的位置打洞,直接把氣切放進去,傷口只有氣切管的大小,僅小於1公分,一般氣切大約3公分,而且只需要局部麻醉即可,不一定要進開刀房,很適合不便移動的患者。
   另一名74歲的廖姓老翁因癌症接受化療,頸部潰爛無完整的皮膚,他的狀況醫師建議選擇「經皮氣切術」,而順利避開無完整的皮膚。由於這項手術部份材料費需要自費並帶有危險性,一般醫師較不建議,除非是遇到有需要的患者還是要依專業提供建議,供患者與家屬參考並選擇,後來家屬選擇「經皮氣切術」加以治療。
    加護病房最常見的情況是呼吸衰竭,醫護人員會執行經喉氣管內管插管(插管)以建立人工氣道,但插管雖不會造成永久傷口,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有併發症,對於短期內無法脫離呼吸器的患者,傳統的氣切是建立人工氣道的最佳做法。林巧峰醫師強調,因為如此,民眾對於氣切總會有錯誤的觀感,認為做氣切無法進食、說話。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患者做完氣切就算還有呼吸氣仍可自口進食,若口中有氣管插管才會造成無法進食。氣切會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患者若脫離呼吸器亦可自行說話,除非是患者有腦傷或嘴巴、喉嚨有問題才會無法說話。
    林巧峰醫師說明,臨床上常遇到很多老人家誤認為做氣切就等於是完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很難溝通,事實上氣切是可改善生活品質,可減少插管的痛苦會舒服很多,有些家屬則認為不要讓患者挨刀,而會選擇非開刀以打洞方式的「經皮氣切」,會減輕心裡的不捨。不過,有些危險性患者如太胖者、出血體質、甲狀腺腫大等這類患者皆不適合做「經皮氣切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