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金石之聲音樂會 傳統擊樂名家大賞


擊出五千年金與石的火花


 


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於10月28日(日)下午2:30,在演藝廳辦理「2007金石之聲音樂會 傳統擊樂名家大賞,由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邀請中國當代國家級的演奏家演出,歡迎各界蒞臨欣賞。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中,以鑼、鼓、金器、石器等各項樂器素材所構成的打擊樂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樂元素,無論是廟堂上的國家祭典、鄉里間的婚喪喜慶,均可聽見和看見打擊樂的演出。這些豐富的擊樂元素更隨著時間及先人的智慧積累成為文化資產,同時成為現代打擊樂推廣與重新詮釋的基礎之一。


2007金石之聲音樂會 傳統擊樂名家大賞」,由中國鼓王安志順帶領的「中國打擊樂演奏家藝術團」演出。安志順被譽為當代最富盛名的打擊樂大師及作曲家,對西安鼓樂、陜西民間鑼鼓有專門且深入的研究,演出成員都是中國各地極富盛名,且具有國家一級、二級或各大樂團打擊樂首席的打擊樂家;節目內容包含不同地區特色的打擊樂內容,如陜西的西安鼓樂、江蘇的十番鑼鼓、廣東潮州的鑼鼓等;演奏形式上則以打擊樂合奏,吹打樂合奏,絲弦與打擊樂合奏等組合方式來作呈現。


演出曲目《鼓詩》是由中國當代著名打擊樂家李真貴,和以《臥虎藏龍》獲獎無數、享譽國際的譚盾所共同創作,由李真貴與多位樂手聯合演出,是一首純鼓作品,近10分鐘的鼓擊力度強勁無比,高潮迭起,撼動人心。音樂會中也將演出多首民間鼓樂,及各類中國特殊打擊樂器為主奏的曲目,像是《炫》為六面京鑼,作曲家郭文景以「極限寫作」的概念,將表現可能性很小的樂器所發出的聲響作極端開掘。大鼓獨奏《夜深沉》、雲鑼與樂隊的《急流》、板鼓獨奏《花板鼓》、吹打樂《秦王破陣》、鼓樂合奏《熱鼓熱舞》…等等,包羅中國傳統音樂的多元與豐富性,精采可期,喜愛熱鬧鑼鼓樂的觀眾不可錯過!


本次演出節目採售票入場,票價分300/400/500/700/900元,詳情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www.artsticket.com.tw,或電洽港區藝術中心(04)2627-4568轉9查詢。


 






          人:翁秋鳳 26274568分機302


媒體聯絡人:陶金蓮 04-26274568分機214  /  手機0922-431899



 


「西安鼓樂」是以打擊樂和吹奏樂混合演奏的一種大型樂種,內容豐富、樂隊龐大、曲目眾多、結構複雜,是中國古代音樂乃至世界民間音樂發展史中的奇跡。這次音樂會中呈現的曲目《鴨子拌嘴》,由安志順先生創作,取材于西安鼓樂《五調坐樂全套•中呂粉蝶兒》的開場鑼鼓和民間流行的《鴨子拌嘴》。樂曲一開始,小鈸模仿鴨子引頸高唱,接著用悶擊的大釵聲,酷似老鴨“嘎嘎嘎”地與小鴨子的鳴叫相對答呼應。其間叮咚作響的雲鑼聲和木魚聲,輕盈活躍,勾勒出一幅鴨子蹣跚而行的畫面。全曲充分運用音色、音量、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對比變化,生動地描繪了鴨子拌嘴的情景。


 


「十番鑼鼓」主要用於民間婚喪喜慶等活動和僧家的頌經、道家道場法事。最少由6人演奏﹐主要樂器完全以打擊樂器組成。「新十番鑼鼓」則是裴德義研製的綜合性民族打擊樂器,由槓桿式組合的鑼鼓和雲鑼、定音鑼、排鼓及木魚、吊釵、大鼓等樂器組合而成。以獨特的演奏方法,一個人演奏卻能達到多人合奏的效果。而這次裴徳義先生為「金石之聲」所帶來的曲目《新王得勝令》,樂曲中描寫中國古代愛國將領率軍抗擊入侵之敵,得勝回營,軍民同慶的熱鬧情景。演出技巧難度高,表現力極為豐富,裴德義將此曲發揮得淋漓盡致,技驚四座,並以此一被稱譽為「一個人的鑼鼓隊」。該曲於1987年首屆中國藝術節的演出,曾被中國中央電視台拍成紀錄片,參加義大利國家電視台主辦的《初夏之夜》國際音樂會大聯播。而新十番鑼鼓亦已被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收編於《中國樂器圖鑒》一書中。


 


「潮州鑼鼓樂」常於族群社稷喜慶、遊神賽會慶典等公眾場合,於廣場和行進中演出。演奏大鑼鼓時以大鼓為中心,通過鼓點、音色的變化,吸收中國拳術、劍術手勢,並結合擊鼓、指揮的動作,帶領樂隊的情緒和演奏,表現了獨有的氣勢和色彩。而陳佐輝先生在「金石之聲」中將演出的《喜樂登樓》,將鑼鼓點與戲曲鑼鼓動作指令重新設計、融合後,發展出的一種好聽又好看的鑼鼓樂。

********************************
陶金蓮 Tina
推廣組
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43648 台中縣清水鎮忠貞路21號
TEL:04-26274568 # 214
FAX:04-26274570
E-mail: artnews@mail.tcsac.go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