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相自在 - 西藏唐卡特展」


行動寺院-唐卡


 


    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自即日起至明年14日,在展覽室C出「十相自在-西藏唐卡特展」,共展出60餘件具數百年歷史的珍貴西藏唐卡,該活動由港區藝術中心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邀請西藏唐卡收藏家劉又誠先生展出多年收藏藏品,最早為16世紀作品,多數為178世紀原保存在西藏寺廟的舊唐卡,最大的一幅有1.4米 見方,藏品相當豐富,收藏家劉又誠表示,這次展出的唐卡在台灣還是首次亮相。


  唐卡是西藏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八世紀,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西藏唐卡是用彩緞裝裱而成的捲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唐」在藏文中有二意;一是「平坦」的意思,一是指「政府的詔令」,在藝術用語取前者。唐卡的尺寸,大小長短不一,小型的可隨身攜帶,巨型的唐卡作為鎮寺之寶,定期展曬,吸引大批善男信女瞻仰膜拜,並有「行動寺院」之稱。


  劉又誠提到多年的收藏經驗說:唐卡有靈性,會尋找適合自己的收藏家,如果收藏了不屬於自己的唐卡,容易有不順遂的事,但是一遇到屬於自己的唐卡,即使被其他收藏家收藏了,最後因緣際會還是會回到手上,這是收藏唐卡奇妙之處。


    唐卡是一種平面藝術,一幅完整的唐卡在形式上類似中國的掛軸畫。不過它並不等同於繪畫,而是橫跨「繪畫」與「工藝」兩類範疇;主要有筆繪、版印、緙絲、刺繡、織錦、貼花六種樣式,一概皆稱之為唐卡。內容以藏人所尊敬的佛教諸尊為主要題材,無論構圖、色彩、線條,皆流露出清晰明亮的工筆風格。


    唐卡的繪畫過程工序繁多,時間往往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一幅好的唐卡是畫師用心血鑄成的,是宗教熱情、毅力以及高度的工藝技巧的反映,它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和藝術價值,遠在我們一般性的藝術欣賞之上,值得喜愛藏傳佛教文物的朋友前往欣賞。


------------------------------------------------------------------------------------------------------


    人:劉碧年 04-26274568分機5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