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報導


 新社鄉新社國小十六日辦理學童戶外生態教學活動,由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人員,引導學童認識台灣白魚並灌輸保育觀念。學童對食水嵙溪台灣白魚等溪流生態,充滿了好奇。


  新社國小校長郭金蓮表示,生態環境的保育觀念相當重要,昨天由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德旺到校,為學童解說溪流生態與台灣白魚的習性。三十位高年級學童,先後到食水嵙溪番社嶺橋溪段與新社溼地生態園區,進行戶外生態教學活動。觀察台灣白魚的棲地現況,與移地復育情況。


  李德旺以有獎徵答方式誘導學童進入溪流生態世界,也引起學童們的舉手問答熱烈反應。經李德旺詳細說明後,學童們都覺得相當有趣,也對食水嵙台灣白魚與牠的生態環境有近一步的認識。


  大甲溪生態協會理事長周有福指出,棲息在食水嵙溪的台灣白魚,目前在台灣的棲地與族群數量並不多,尤其近年來新社鄉食水嵙溪進行河岸整治工程,未考慮較周全的保育措施,因此嚴重破壞台灣白魚的棲地,導致瀕臨滅絕的危機。


 因此,台中縣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與新社鄉白冷圳促進會於今年三月間,發起「搶救白魚行動」,把部分白魚帶到安全的地方避難,等到原棲地的環境恢復之後,再帶白魚回家。這項搶救瀕危魚類行動引起林務局的重視,決定推動台灣白魚復育計畫,並委由大甲溪生態協會與白冷圳社區促進會執行。


圖--新社國小學童到食水嵙溪番社嶺橋溪段、新社濕地生態園區觀察台灣白魚的棲地與復育現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