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慈濟醫院新聞稿                                          


複視就診 發現少見惡性血管外皮瘤   血管栓塞、導航內視鏡切除 不留疤


 


大學應屆畢業生陳同學,今年二月因複視前往臺中慈濟醫院檢查,經逐一排除眼睛、神經問題,耳鼻喉科 林世倉 醫師確診是左邊上頷竇血管外層細胞長出「血管外皮瘤」,他說,鼻竇腫瘤本來就不多,臨床上類似報告更少,陳同學的惡性腫瘤大小超過 八公分 ,把眼球往上頂造成複視,經內視鏡手術切除腫瘤,既未傷到眼球,也沒留下疤痕,術後追踨良好。


 


陳同學今年廿一歲,是個身高一百八十幾公分,重逾百公斤的「重量級男孩」,個性開朗、樂觀的他,對烹飪很有興趣,在外地求學,利用假日打工做餐廳主廚,賺的錢自己花用,盡其所能享用美食不在話下,跟同學、朋友出遊,一玩三、四天,每天只睡半個小時,他也不覺得累。


 


對他而言,這樣的生活作息,代表「青春不留白」,時下大多數年輕人都是這樣,直到二月時「眼睛腫腫的,看上下左右時會有重疊的影子,還會不斷流淚。」到慈濟醫院就醫前,以為眼睛出問題,一直都查不出來原因,轉神經內科做影像檢查後,才發現情況不單純,耳鼻喉科以內視鏡開刀切片取出組織化驗,才發現竟是少見的「血管外皮瘤」,組織切片報告為惡性。全家人的心情都很沈重。


 


「血管外皮瘤很罕見,發生原因不明,查文獻多為四、五十歲病患的個案報告,國內臨床很少有醫師遇到過。」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主任指出,血管外細胞瘤就是血管最外層的細胞,不正常長出腫瘤,有局部的侵犯性,從電腦斷層影像檢查看,陳同學的腫瘤把上頷竇骨頭撐破、吃掉了,往上頂到眼睛,連眼眶的內側都有,才會造成複視,手術勢在必行,術式的取決將影響他未來生活品質,因此有諸多考量,最後跨科合作請影像醫學科做動脈栓塞,以減少出血量。


 


影像醫學科 羅中平 醫師說,「血管外皮瘤」的特色是血管很豐富,如果直接手術可能會流蠻多血的,術前先作血管栓塞,以降低大量失血的可能性,透過血管攝影技術,協助外科醫師把路舖好一點,讓開刀比較容易進行。


 


他表示,理論上,人的全身都有血管,「血管外皮瘤」可能長在每個有血管的地方。曾經在骨頭、硬腦膜發現先例,長在上頷竇這個位置真的很少見,腫瘤的血管有時暫時收縮或從其它地方找血,必須確定是腫瘤才能栓塞,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風險。經過栓塞,手術過程中,失血少了很多。


 


由於病人年輕,手術可能影響他的外表,吳弘斌主任與 林世倉 醫師決定透過內視鏡手術,從鼻腔進入切除腫瘤,耳鼻喉科團隊透過導航系統指引,腫瘤與其它腦部等神經的位置可以更精確,減少傷害到最低的程度。手術既未傷到眼球,也沒留下疤痕,術後追踨半年,恢復情形良好。


 


陳同學說,以前愛吃、愛玩,連續三、四天每天都頂多睡廿分鐘,一下班就跟朋友去看電影、到處玩、看電視,要不然就是找美食,因為大多數周遭的年輕人,生活都是這樣,以為「年輕不要留白」,想不到身體竟變這樣,也許就是因為作息、飲食不正常,這場病是人生的磨練與考驗功課,以後不要那麼晚睡,清淡一點,少吃肉,遠離抗生素、禽流感跟瘦肉精,慢慢規劃未來人生,更健康的走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