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2011年第三屆公共治理學術研討會:「邁向21世紀台灣新區域治理之變遷與挑戰」  新聞稿


 


在五都選舉之後,台灣新區域治理已經成形,未來該如何透過區域合作,締造縣市區域共生共榮的競爭力?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以下簡稱國務所)3日(星期六)於該校社管學院內,舉辦名為「邁向21世紀台灣新區域治理之變遷與挑戰」的2011年第三屆公共治理學術研討會,邀請到台灣政治、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等相關領域學者,從區域治理、雙子城與「雙核新都」跨域治理、網絡管理、公私協力、區公所業務調整、歐洲跨國地方性公投、縣市合併財政結構、社區參與及整合、跨部門治理等十二個面向,提供政府部門治理的建言,並解析2010年之後,台灣「三大生活圈、七個發展區、五個直轄市加一個準直轄市」,可能面對的發展窒礙與解決之道,會中並邀請到台中市長胡志強致詞,國務所也希望胡市長的蒞臨,能樹立政界與學界對話的新典範!


承辦此研討會的中興國務所副教授李長晏認為,台灣新區域治理的時代已經來臨!面對全球城市的競爭,要以「區域發展」做為世界競爭的平台,五都必須在區域發展中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以福祉型區域為發展目標,帶領區域直接與國際接軌,同時照顧周邊縣市。


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與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則以台北市與新北市「雙子城」的合作模式,提出台灣都市治理的新模式的見解,他認為北北二市的合作經驗是成功且具有效能,他建議站在「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上,北北市雙子城是台灣發展標竿,政黨輪替與否,都不宜改變行政合作與經濟合產的思維,才能締造雙子城的奇蹟。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林水波與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講師曾淑娟,以六I(理念、個人、利益、制度、衝擊與工具)區域協調的角度,分析中彰投區域合作的制度與策略,兩人研究認為,現有中彰投區域合作(例如2008年中市、中縣、南投縣、彰化與嘉義縣舉辦的「中台灣區域發展聯盟五縣市首長早餐會報」等),雖已對諸多合作議題有所佈局,但仍屬於鬆散的運作模式,主因是缺乏工具,兩人建議透過經費補助的機會,中彰投可優先嘗試合作研擬整合型態的區域計畫,打破行政區限制,並把合作的機制,鑲嵌內化到地方政府的施政架構,確保合作的穩定。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吳濟華,從南部雙核新都跨域治理的層面分析,認為南部雙核(高雄與台南)城市群發展緩慢原因,在於缺乏對應的合作機制,缺乏機制主因,是既有的政府缺位與越位,缺位原因是不同層級政府沒有建立相對應的合作組織與制度,越位原因是政府仍抱持以行政力量干預經濟要素的思維,他建議未來要打破行政區域的剛性約束,建立合作與多層次的治理網絡。


崑山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系助理教授黃幹忠與資訊管理系副教授羅仕堂從跨域合作的觀點,建議雲嘉南從「精緻農業產業」與「觀光旅遊產業」為發展主軸,並以「農業與歷史文化博覽」為整理發展的主計畫,引領台灣邁入21世紀「軟實力」的新挑戰。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陳恆鈞以系統治理與有效網絡管理的面向,建議國家與政府改變行事風格,轉而重視治理問題,還要在治理需求與治理能力之間取得平衡;在政策執行上,必須跨越公私部門的分界,在國家與公民社會之間形成一個制度的連結,民選的政治人物更要勇於扮演系統治理者的角色。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文彥,從公私協力探討高雄縣市合併後的中央地方關係僵局,他認為上述中央與高雄市政府之間的僵局,是高雄市地方財政自主性不足,需要借重公私協力關係改善,中央、地方與私人部門要形成策略伙伴,才能出現期待中的「領航型」地方治理,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副教授魯俊孟則以永續發展的觀點,認為我國永續發展政策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以環保署為主的決策機制無法發揮指揮協調功能,該機制要新思考設計;他認為,政策目標與績效指標野心過大,評估系統沒有有效的建立,不僅地方政府無法適從,業管機關也淪為數字資料收集的工具,他建議中央政府應該從各種層面,制訂適合地方永續發展的指標。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陳朝建則建議,五都改制後的區公所業務調整,已有諸多紛爭,例如原板橋市、中和市等鄉鎮市公所,會向農委會爭取白米轉贈弱勢者,運送費用由公所編列預算,改制後卻無此預算,導致有白米卻無法運送的困境,他認為2010年至2014年會改制後區公所職能業務會面臨諸多問題,建議直轄市政府研考會或副市長等更高層級,設置改制作業推動小組等過渡組織,由懂得自治法規與預算配置或問題癥結的專家學者研擬解決之道。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主任林皆興則從縣市合併地方財政的層面,發現新高雄市經濟發展支出,比其他四都低,主因是產業數量與規模較小,市府應打造讓廠商願意進駐的環境與配套措施,例如租稅優惠與協助用地取得,另外,他建議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建立合理公平的分配機制,新高雄市政府爭取補助款的能力不僅還要再提升,他建議學術界與公務人員彼此合作,從理論與實務結合提升行政效能,才能爭取更多的專案補助。


 


這場研討會的目的,在於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也不斷轉變,站在世界激烈變遷的宏觀視野上,學術界略盡棉薄之力,貢獻自己的專長,透過學術研究與討論交流,提供政府部門政策建言,啟發各方新思維,協助政府達到兩項新行政區域改制目的:


一、透過直轄市的增設與縣市的合併改制,促進都會生活圈的整體發展,以「城市治理」的實踐,提升縣市的國際競爭力。


二、在已經儼然成形的「七個發展區域」之下,從區域發展的基本框架,透過直轄市與鄰近縣市之合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以實現區域共榮的願景,中興大學國務所也期待這項研討會只是開始,「對話與思辯」永遠不會中止,有更多學者與行政部門公務員,以至於民意代表、有興趣的民眾,持續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與思考,進而帶動台灣新區域治理的新思維與新做法,提升區域與台灣競爭力,進而造福民眾。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2011.06.04


 


新聞發言人:中興大學國務所所長袁鶴齡


電話04-22840311 行動電話:0931-4276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